“屠呦呦先生除了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奖获得者外,同时还是一位好老师、一位优秀共产党员、一位先进科技工作者、一本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她是一个大写本草精神的人,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藏,特推荐给大家共同开采,从中能够打造出与我们的学科专业文化高度契合的中国或世界抗疟日、青蒿素日、屠呦呦日,屠呦呦研究传习中心、中医药文化研习传习中心、本草文化研习传习中心……。”
“以药会友、以药强院、以药兴校,再以文兴药、以文化人、以文强校。因为,强校需要优秀文化支撑、需要时代精神引领、需要不断返本开新。如果说厚德厚朴旨在厚积薄发的话,那么励志远志贵在志同道合。我坚信,随着我们双校区运行的不断推进,“厚德厚朴、励志远志”的校训必将在新时代演进成为厚积薄发、志同道合的浙药精神!”
5月23日晚上,在中药学院党总支组织的“望道·夜谈”传习行动学习会上,校党委书记陈厥祥掷地有声的讲话激起了全体中药人的同频共振。
5月23日对中药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1967年5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任务”。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 任务”的“中医中药专业组”并担任组长,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经历了无数次实验,终于提取出青蒿素。2015年,因“发现和研究的青蒿素显著地降低了患疟疾的死亡率”,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科技界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药学院党总支把5月份的“望道夜谈”传习行动的主题确定为“从屠呦呦523任务谈起,立足岗位、为强校、强院做贡献”,号召全体中药人向屠呦呦先生学习,学习她爱一行、专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学习她为追求科学保持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献身精神;学习她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科学实验而忘我的牺牲精神,在学校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院校”建设中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学习会在《身边的榜样—优秀共产党员屠呦呦》的视频播放中开始,阮洪生、蔡伟、钱桂敏、马舒伟、程斌、钱旭武、姜雨辰、蔡红蝶、陈云、陈姗姗等十位老师做了主题发言。
校党委副书记、学院联系领导许莉勇对十位老师的主题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并从如何将呦呦本草精神融入到强院建设、如何坚持问题导向面对新的挑战提出了强院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强师资队伍、强学科专业、强人才培养质量。
校党委书记陈厥祥、副书记许莉勇给中药学院优秀师生代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马舒伟、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立项者蔡红蝶、省优秀辅导员朱春梅、浙江省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案例特等奖获得者程斌、宁波市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钱旭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朱锶佳发放图书《屠呦呦传》。
校党委书记陈厥祥作题为《本草呦呦写精神----兼谈“523任务”(国家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大协作)的启迪意义》的讲话,陈书记把“523任务”作为药引子,引出了“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先生的十种本草精神,引出了强校荣校之厚德厚朴厚积薄发、励志远志志同道合,引出了以药会友、以药强院、以药兴校、以文兴药,以文化人,以文强校的采收之道。讲话借古喻今、旁征博引、条分缕析、提纲挈领、真情实意,让在座的每一位师生深受启发和鼓舞。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本草呦呦写精神,强校荣校我有责,通过本次“望道·夜谈”传习行动学习会,学院全体师生将认真领会陈书记讲话的深刻内涵,牢记浙药人的使命,发扬本草精神,药歌开道、药德厚道、药香明道、药规正道、药技传道,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开放心态,保持实干的工作姿态,彰显中药人的精气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建设一流医药类应用型院校,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奋斗拼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