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机构设置  教务教学  科学研究  党建工作  学生工作  中药文化  联系我们  学校主页  基地建设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资讯>>学院动态>>正文

‖本草动态‖立足本草求真知 潜心药道育英才——中药学院开展野外采药实践教学活动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次数:

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强化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对浙产道地药材基原植物的鉴别能力,培养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中药学院组织2023级中药材生产与加工专业全体学生赴奉化曰岭开展“本草溯源 药道践行”野生药用植物采集与识别教学实践活动。

1 团队成员收获真知之后的快乐场景

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谢奇担任组长,学院教学副院长陈宏降和专业负责人崔明超担任副组长,专业教学团队、学生管理团队共计7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在本草实践中筑牢专业根基,在山野课堂中厚植中医药传承情怀,为国家新时期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思想领航,把稳实践“风向标”

活动以“强化专业技能、传承本草文化”为核心导向,聚焦“浙产常见药用植物识别”与“野外实践能力培养”双重目标。出发前,专业教学团队围绕采集实习安全规范、药用植物采集及标本制作方法户外应急事件处置流程等开展多轮专题培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野外采集实习的专业性与严肃性。学院党委书记谢奇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指出:“采药实践是我们全体中药人的‘必修课’,希望同学们以‘求真知’的态度观察自然,以‘践药道’的担当传承精华,在山野间感悟中医药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2学院党委书记谢奇动员讲话

◆实践淬炼,深耕药道“责任田”

“分组教学+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们分为6个小组分别领取本地常见药用植物名录进行提前学习。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学生在山林间开展“识、采、记、制”全流程实践。这一路探寻药材并非坦途,山间道路陡峭湿滑,师生背着工具包,攀爬陡坡,穿梭于林木丛生处,记录何首乌、多花黄精、掌叶覆盆子、杏香兔儿风、元宝草、紫苏、土茯苓、金钱蒲、金樱子百余种药用植物

识药辨性,感悟自然禀赋:“这外观形似宝塔的植物是清热解毒的宝塔草,也称元宝草。果能治百日咳;根能祛风湿,治腰痛……”在林间,教师结合植物生长环境,详细讲解多花黄精栀子野葛等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引导学生建立“环境-形态-药效”的关联认知。

3 带教老师同学们介绍野生药用植物


4 丰富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

 

标本采制,锤炼专业技能:学生手持枝剪镐头,按照特征完整、信息准确”的教学原则采集野生药用植物同时根据植物特征与采集环境进行“采集记录表的初步填写。回到实验室后,带教老师手把手示范“铺平枝叶、标注标签、层层固定”等压制标本的技巧,强调“一份合格标本既是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5 带教老师陆耕宇指导学生制作标本

团队协作,厚植药者情怀:各组设置安全联络员、宣传员,在采药过程中互提醒、共研讨。正午时分,来到了整个实习线路的最高点,同学们在野外席地而坐,简单午餐过后,师生主动清理垃圾并带下山,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展现新时代浙药大学子的文明素养。

◆长效赋能,构建学用“融合链”

活动结束后,学院工作组及时召开了复盘会优化分组策略,并计划将此类实践纳入常态化教学体系,推动“课堂小天地”与“自然大课堂”深度融合,促进“有字之书”的理论知识与“无字之书”的实践探索有机结合。此举与国家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要求高度契合。通过常态化实践教学,响应中药产业对熟练掌握中药来源、种植、鉴定、炮制、加工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精湛、情怀深厚”的新时代中药人才,为中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

此次野生药用植物采集与识别实践教学是中药学院落实“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更是响应国家中药高质量发展号召的积极探索。未来,中药学院将继续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在“识本草、研药道、守传承”中增强专业自信,为国家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浙药力量。(汪周起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备案:浙ICP备11036339号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四明路666号